English

五大掌门阐释中国芭蕾

2000-11-27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中国芭蕾力量由中央芭蕾舞团、上海芭蕾舞团、辽宁芭蕾舞团、天津芭蕾舞团和广州芭蕾舞团齐擎而成,她们以“芭蕾”和“民族”为共同信仰。12月24日,中国芭蕾力量将在人民大会堂首次同台举行大型中国芭蕾展演。

在大型展演的前夕,五大芭团的“掌门人”对中国芭蕾今后的发展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。

原来芭蕾还可以这样跳

“芭蕾”这个词本属于西方的概念,在中国扎根已有40年。从创作方面来说,芭蕾的中国学派有了让世界芭蕾为之一震的一“红”一“白”(《红色娘子军》和《白毛女》)这两部极具民族和时代烙印的中国芭蕾作品,不仅让中央芭蕾舞团和上海芭蕾舞团声名鹊起,确立了在中国芭蕾、世界芭蕾舞台的地位,更让西方人意识到“原来芭蕾还可以这样跳”。

在那个激情年代成为过去完成时后,中国的芭蕾创作很难再拿出那样激动人心的作品。相比在国际芭蕾比赛获得的表演奖项,中国的创作显然有些“滞后”。

作品,总而言之是一个团风格、水平的标志,大而言之也是一个国家芭蕾风格、水平的标志。对此,掌门们都认为创作好剧目是中国芭蕾的当务之急。天津芭蕾舞团的王起团长说:现在中国芭蕾面临着把西方的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,创作出为中国观众接受、国外观众承认的芭蕾剧目,在创作手法上,不应拘泥于传统的创作手法,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。对于各团的创作尝试,广州芭蕾舞团张丹丹团长认为应该多给予鼓励和肯定,允许失败和挫折,芭蕾大师不是孤零零地诞生的。

真的“不景气”

1980年5月,上海芭蕾舞团的汪齐凤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二届国际芭蕾比赛中,实现了中国芭蕾奖牌零的突破;1988年11月,还是上海芭蕾舞团的辛丽丽、杨新华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二届芭蕾比赛中荣获双人舞金奖,成为在国际芭蕾比赛中荣登榜首的第一对中国芭蕾演员;继1998年中央芭蕾舞团的朱妍在瓦尔纳国际芭蕾比赛折桂后,2000年上芭的范晓枫、孙慎逸,广州芭蕾舞团的郭菲、王琪再获殊荣。

居安而思危。广芭张丹丹团长认为,虽然我国芭蕾舞演员在国际赛事、对外交流演出中实力不俗,尤其是男演员的实力非常强,女孩子也有不少在国际上冒出来,但是从演员整体水平来看稍弱一点,跟一些势力较强的剧院还是有一定的距离。后备力量的培养成为五大芭蕾舞团的重点课题之一,上芭哈团长提出了“有数量才有质量”,辽芭也办了6年的舞蹈学校借以培养大量好苗子。

留住人,留住心

人才的流失早已波及到芭蕾界。而各团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。对此,广芭张丹丹团长深有感触,因为广芭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建立起来的新体制团体,人才的流动成为广芭面临的比较尖锐的问题。人才的正常流动是必要的,关键是如何避免“只出不进”。

其实何止广芭如此难,各团都面临这一问题。对于芭蕾人才而言,他们大多数想要的无非是一笔还可以的收入,一个栖身之所,更重要的是有好的剧目和大量演出、创作实践的机会,毕竟舞台是演员的天堂。“如果我们的演员太多流向国外,会影响我国芭蕾事业的发展”,辽芭王训益团长语重心长。

生存还是毁灭

其实剧目的创作、人才的培养与保护,归根结底还是百变不废的“经济基础”问题。谈及此,5位团长都对国家、政府寄予厚望,期待国家给予更多政策和经济的支持。在国外,除了极为少数的几个芭蕾舞团由政府或皇室特别支持外,大多数芭蕾舞团都是隶属某大剧院。对于这种关系,上芭的哈团长认为是比较科学的。他说,芭蕾舞团应该有自己的剧院,便于艺术活动和经济支持。目前5个芭蕾舞团中只有中央芭蕾舞团、天津芭蕾舞团分别隶属于中央歌剧舞剧院、天津歌舞剧院,上海芭蕾舞团是上海大剧院的签约剧团。就目前体制运营效果而言,我国芭蕾舞团并未有太多的获益,仍有太多依赖国家的情绪。

除了国家的投入、演出收入外,芭蕾舞团如何面对市场,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养活剧团,留住、吸引人才,提高艺术生存和竞争的能力?除了演出经纪合作、扩大宣传、占领市场外,各个芭蕾舞团都有一套自己的“小九九”,如辽芭就是依靠自己创办的芭蕾舞蹈学校,在进行芭蕾艺术普及的同时,每年可以获得大于国家投入、演出收入的大约二三百万的进帐。可以说这是三得之举:一得普及,二得声名,三得效益,何乐而不为?

观众就是上帝

芭蕾,是艺术,是精神;是文化消费,是物质,所以不论就审美主体还是消费主体而言,观众就是芭蕾的上帝。

中国已经有很多芭蕾的“上帝”,他们喜欢《天鹅湖》的古典,也热爱“红”与“白”的经典,但是还有很多很多的“上帝”还没能揭开芭蕾神秘的面纱。纷至沓来的国外良莠不齐的芭蕾舞团,一方面打开了“上帝”的眼界,刺激了国内各团的竞争意识;另一方面,确实给我们上了“市场”的一堂课,对于中国芭蕾来说,培养观众就是培养市场,培养支持的力量,培养未来中国的芭蕾。

天津芭蕾舞团王起团长说:“中国的市场是非常大的,首要问题是普及芭蕾舞,进而培养中国芭蕾自己的观众,有观众的支持,才有我们芭蕾舞的发展,我觉得这是五大芭蕾舞团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。”

打出“团结”牌

人多力量大,这是中国革命史重要的一个结论。今天,芭蕾的振兴与繁荣也是一场革命。

1999年,在中国芭蕾的元老——中央芭蕾舞团建团40周年之际,中国对外演出公司就提出了“为中国芭蕾喝彩”;时隔一年,五大芭蕾舞团就迅速地走到了一起,在“中国芭蕾力量”巨大凝聚力的作用下,团结出一个前所未有的超强演出阵容。

正如掌门人们所言,过去各团之间的交流并不是很充分,但是这几年是非常团结的,能够经常互通信息、聚会,特别是在研究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方面能够不断地交流经验。此次大型中国芭蕾展演就是一个团结的硕果。本报记者陈静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